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4篇
  免费   1395篇
  国内免费   1084篇
测绘学   4400篇
大气科学   1102篇
地球物理   1791篇
地质学   3117篇
海洋学   1869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561篇
自然地理   576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702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911篇
  2016年   810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942篇
  2013年   1326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1036篇
  2006年   980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RM) is often conducted as a partner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In Australia, government agencies formulate policy and fund implementation that may be delivered on-ground by community groups (such as Landcare). Since the late 1980s, over AUS$8b of Commonwealth investment has been made in NRM. However, quantitative evidence of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is lacking. The NRM Planning Portal has been developed to (1) provide an online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haring Landcare and agency data; and (2) to facilitate NRM priority setting at local and regional planning scales. While the project successfully federates Landcare NRM activity data, challenges included (1) unstructured, non-standardized data, meaning that quantitative reporting against strategic objectives is not currently possible, and (2) a lack of common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value proposition for adopting the portal approach. Demonstrating the benefit of technology adoption is a key lesson for digital NRM planning.  相似文献   
2.
Few long-term studies have explored how intensively managed short rotation forest plantations interact with climate variability. We examine how prolonged severe drought and forest operations affect runoff in 11 experimental catchments on private corporate forest land near Nacimiento in south central Chile over the period 2008–2019. The catchments (7.7–414 ha) contain forest plantations of exotic fast-growing species (Pinus radiata, Eucalyptus spp.) at various stages of growth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mean long-term annual rainfall = 1381 mm). Since 2010, a drought, unprecedented in recent history, has reduced rainfall at Nacimiento by 20%, relative to the long-term mean. Pre-drought runoff ratios were <0.2 under 8-year-old Eucalyptus; >0.4 under 21-year-old Radiata pine and >0.8 where herbicide treatments had controlled vegetation for 2 years in 38% of the catchment area. Early in the study period, clearcutting of Radiata pine (85%–95% of catchment area) increased streamflow by 150 mm as compared with the year before harvest, while clearcutting and partial cuts of Eucalyptus did not increase streamflow. During 2008–2019, the combination of emerging drought and forestry treatments (replanting with Eucalyptus after clearcutting of Radiata pine and Eucalyptus) reduced streamflow by 400–500 mm, and regeneration of previously herbicide-treated vegetation combined with growth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s reduced streamflow by 1125 mm (87% of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2010–2019). These results from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forest catchment studies in the world on private industrial forest land indicate that multiple decades of forest management have reduced deep soil moisture reservoirs. This effect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drought and conversion from Radiata pine to Eucalyptus, apparently largely eliminating subsurface supply to streamflow. The findings reveal tradeoffs between wood production and water supply, provide lessons for adapting forest management to the projected future drier climate in Chile, and underscore the need for continued experimental work in managed forest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3.
以Visual Studio 2012为平台,利用ArcGIS Engine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C#为开发语言结合第三方插件设计开发海域定级决策子系统,实现了不同用海方式海域的自动化定级,对海域定级基础数据、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综合管理,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海域定级信息管理系统原型;此外,利用WebGIS将海域定级决策子系统分析生成的结果数据发布成服务,实现海域定级信息共享子系统。本研究为海域定级提供智能化平台,提高对海域定级及评估效率,有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化覆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绿化率和绿化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居适宜性。研究中将2005、2010、2015年北京市土地利用(LUC)数据中的城市居民用地作为城区范围,应用Landsat 5、GF-1影像数据和MODIS产品,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2005、2010、2015年的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数据,并获取了同期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继而以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均匀度和植被指数为评价指标,在公里栅格和行政区2个尺度上探讨了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动态特征。研究表明:① 3个指标在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区县和栅格2个尺度上都表现一致。这反映北京市过去10年中,在绿化面积增加的同时,绿化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改善,绿化的质量得到提高。② 2005-2015年,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由518.93 km2 增加到1405.54 km2,绿化覆盖率由39.9%增加到49.13%,绿化覆盖均匀度由0.598增加到0.653,植被指数由0.42增加至0.5。③ 北京市城市绿化建设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缓慢,成效不明显;重大绿化建设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区和远郊区县。城市绿化改善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2010年。  相似文献   
5.
胡西武  刘小鹏  黄越  黄立军  东梅 《地理学报》2020,75(10):2224-2240
生态移民村是一种具有扶贫脱贫与生态保护双重意义的特殊乡村类型,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在空间重构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剥夺现象,是当前生态移民村全面振兴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为探究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规律,以宁夏70个生态移民村201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收入就业、教育培训、社会生活、居住环境及公共服务可达性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剥夺指标体系并进行水平测度,进而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显示:① 宁夏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整体水平较低,但总指数均值相对于非生态移民村显著高出0.023;② 宁夏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总指数均值在时间上呈现“先较低—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北部低—中部高—南部次高”分布;③ 民族构成、地形地貌、移民时段、依托资源和经济区带是影响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的重要因子,前3项对空间剥夺总指数的解释力分别达到了22.4%、10.6%和14.0%。空间剥夺水平测度为生态移民生产生活评价和政策调整完善提供新的客观依据,相关部门可据此优化调节生态移民村空间资源配置,增加其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机会,推动生态移民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青海省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高精度基准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用户管理、数据处理、空间环境监控、高精度定位等功能,可以满足系统管理员、行政领导、单位用户和实时动态(RTK)测量用户在内的各种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且遵循了管理标准化、可扩展性强、现势性好、实用性好、安全性强、具有前瞻性等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复杂地形景区对三维地图导览的需求,构建更为清晰的三维地图模型,提供良好的三维导览地图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与卫星影像进行贴合,DEM数据的采样密度要与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本文通过对比当下常用的四种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运用特点,设置相关阈值及权重,直观比较了四种插值方法产生的插值结果,选择更适合复杂景区DEM插值的插值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度提升,以此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DEM数据。最后利用相应地区的卫星影像进行地图投影及影像贴图,两种数据结合构建复杂景区的三维地图模型,给游客带来更为精确直观的定位信息和空间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8.
元胞自动机模型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仍存在不足。由于元胞状态设置较为简单,从而使模型转换规则中对不同用地类型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差异与强度考虑不够。基于此本文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框架下,设计了多元结构的元胞状态及转换规则,提出了顾及地类转换差异与强度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计算非城市用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转换概率时,该模型考虑了3个方面的概率:① 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等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对城市用地扩展的影响概率,该概率采用logistics方法进行计算;② 邻域元胞的用地类型对中心元胞转换概率的影响,该概率采用扩展摩尔型方法进行计算;③ 不同类型的非城市用地(本研究中包括耕地、林地和裸地3种类型)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强度,该概率由模拟基期土地利用数据与目标年份土地利用数据的叠加,得出不同类型的非城市用地在此时间段内向城市用地转换的规模,进而确定不同类型的非城市用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强度。最后,将以上3种概率的乘积作为元胞转换的概率。通过转换概率与转换阈值的对比判断中心元胞是否在下一个阶段转换为城市用地。经过迭代计算,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元胞的数量。当模拟城市用地的结果与目标年份的城市用地规模差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停止模拟,得出最终结果。模型构建完成后,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例进行了模拟实验。以2001年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数据,模拟2010年该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模拟的城市扩展结果与真实数据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模拟结果正确率达到68.66%,比基于传统logistics回归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精度提高了4.25%,Kappa系数为0.675。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扩展,在城市空间扩展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2013年南海南部4个季节航次的叶绿素a (Chl a)调查数据, 结果显示: 150m以浅水柱Chl a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早春0.14mg•m-3、初夏0.12mg•m-3、初秋0.18mg•m-3、初冬0.16mg•m-3。早春和初夏偏低的原因与早春风速小, 初夏水温高, 不利于水体的垂直混合, 限制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向上层水体补充有关。4个季节中海水次表层Chl a质量浓度最大值层(SCML)均出现在50m和75m, 这两个水层的Chl a质量浓度差异小, 季节变化不大, 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26mg•m-3和0.22~0.26mg•m-3。受混合层深度和温跃层上界深度的共同影响, 50m水层Chl a质量浓度主要受制于深层富营养盐海水的向上补充, 75m水层Chl a质量浓度受水温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祠庙祭祀为主体且祠庙保存良好的民间信仰是甘肃陇中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趋同性,本文以陇中地区的榆中县为例,以各村的祠庙为民间文化载体,通过核密度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榆中县民间文化载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探讨陇中地区人地关系,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已有研究将榆中县民间信仰归纳为山神信仰、水神信仰、天地信仰、女性信仰、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祠庙数量占有重要地位;(2)榆中县祠庙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南岸、中部陇海铁路沿线及南部风景名胜集聚区,村级层面空间差异不显著、乡镇空间差异相对较大。通过核密度分析,不同类别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热点各有不同;(3)榆中县民间信仰空间分布受到区位条件限制,民间信仰的祠庙多位于海拔高度较低、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坡度和到水源的距离成为山神信仰和水神信仰祠庙空间分布显著的影响因子,榆中县祠庙呈现出山神信仰类祠庙“依山”,水神信仰类祠庙“傍水”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